照護的路上,我們並不孤單——我心中的小小吶喊

·

大家好,我是張女士,今年40歲,從事照護工作已經有10多年了。在這條路上,我遇過許多不同的個案,有些讓我感動,有些讓我心累,但更多的時候,我是在不斷學習如何讓自己走得更穩、更久。

💭 這段時間,我的心情很複雜

最近,我照顧的一位長者讓我感到特別挫折。他是位失智症患者,情緒起伏很大,時而親切,時而暴躁。每天幫他洗澡、餵飯,甚至只是哄他上床休息,都是一場心理戰。

最讓我難過的是,有時候他會突然指著我罵:「你是誰?滾出去!」那一瞬間,我的心好像被重重打了一拳。我明明全心全意地照顧他,為什麼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對待?

我知道,這不是他的錯。失智症讓他的世界變得混亂,他只是在保護自己。但我仍然會感到無助,感到疲憊。身邊的朋友常說:「張姐,你好厲害,這種工作我肯定做不來。」可是在夜深人靜時,我也會問自己:「我真的還能撐多久?」

💡 如何面對這些困難?

這麼多年來,我慢慢摸索出一些方法,希望能幫助和我一樣的照護員朋友們:

  1. 與同行交流,找到理解自己的人
    照護的辛苦,只有同行最懂。當我心情低落時,我會和同事或其他資深照護員聊聊。他們的經驗分享,往往能給我新的思路,也讓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奮鬥。
  2. 請教專業人士,尋求更好的照護方式
    面對失智症長者的情緒變化,我開始向護理師、社工請教,學習如何更溫和地與他們相處。有時候,一個小技巧(比如握著他的手慢慢說話,或是用他熟悉的音樂來安撫情緒)都能讓日子變得輕鬆一點。
  3. 與家屬合作,讓照護更順利
    家屬的支持很重要。有些家屬不理解我們的工作,覺得「不就是照顧一下嗎?」但其實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經驗與耐心。我會盡量與家屬溝通,了解個案的生活習慣,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困難,也請他們配合一些小細節,比如:固定的作息時間、使用熟悉的物品等等。
  4. 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態
    以前的我總是希望「把每一個案都照顧得完美」,但後來才明白,照護不是一份能百分之百掌控的工作。有時候,即使我們已經做到最好,個案的狀況還是會讓我們感到挫敗。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,就已經值得肯定。
  5. 持續學習,提升自己
    這幾年,我參加了不少照護課程,學習失智症照護技巧、長照心理支持等專業知識。學得越多,越能用更輕鬆的方式來面對困難,也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
🤝 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,一起走下去

我相信,許多照護員朋友一定也曾有過類似的困難,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低潮,也許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分享。我很希望能在這個部落格和大家交流,一起討論如何讓照護變得更輕鬆、更溫暖。

如果你也是一位照護員,或者你對這份工作有興趣,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與經驗。我們彼此支持,讓這條不容易的路上,多一份理解與陪伴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